6月21日晚,我院在学校附属医院学术报告厅举办学院成立一周年暨欢送2025届毕业生晚会。
2003年我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二十二年风雨兼程,二十二年弦歌不辍,我院秉承“精于专业、诚于人品、能于治事、善于研学”的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的适应新时代卫生事业管理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2024年6月28日,学院迎来历史性嬗变——原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调整为公共卫生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从此,人文与管理学院以崭新姿态启航。

学校领导嘉宾和晚会演职人员合影
周年庆典晚会的序幕,由活力四射的桂城乡北路行乐队表演激情拉开。当《我的未来式》充满希望的旋律与《那些年》略带青涩的追忆音符交替响起、碰撞交融,瞬间点燃全场。激昂的节奏叩击着心房,熟悉的歌词引发阵阵共鸣,整个会场仿佛被青春的热浪与未来的憧憬所包裹,化作一片沸腾的声光海洋。晚会落幕,乐队主唱韦馨仍难掩激动,在接受采访时由衷感慨:“整场晚会让我深感‘团结就是力量’,凝聚了师生、工作人员和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璀璨灯光、师生温情与青春活力交织,成为我大学珍贵的璀璨回忆。”

桂城乡北乐队献唱《那些年》启幕盛典
当晚的惊喜时刻属于2016级管本校友韩易洲。当他唱起《出现又离开》,那份关于际遇与告别的低徊浅唱,轻易叩动了在场每个人的心弦;而当《森林》的旋律流淌开来,空灵悠远的歌声又仿佛将大家带入一片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精神秘境。校友的歌声,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像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与曾经的自己、与共度的青春岁月,在音符中重逢。韩易洲深情回忆了学院足球队逆袭夺冠的荣光和恩师李常应的指引,欣喜于学院环境与学科建设的巨变。他感慨道:“祝福人文与管理学院再创辉煌!更希望校友网络日益紧密,毕业生们快速成长,努力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的栋梁之才。”

校友韩易洲深情献唱
舞蹈《乌拉巴托的夜》是我院大学生艺术团排练许久的成熟节目,舞蹈结束后艺术团一位成员激动地说:“定格瞬间,掌声雷动,灯光下老师和同学们的笑容清晰可见。那一刻,排练的汗水与熬夜的疲惫都化作了成就感,所有努力都得到了最热烈的回应。”。

我院大学生艺术团翩然演绎《乌兰巴托的夜》
此次晚会璀璨绽放的每一刻光鲜的背后,都凝结着许多个日夜的汗水与匠心。当观众席的掌声如潮水般涌起时,舞台上的主持人正以专业的台风串联全场,他们手中反复润色过许多遍的台本早已被汗水浸透,主持人邓柳燕说:“晚会彩排到8点多,李常应书记和学院老师始终在现场陪着我们。他们认真注视着每一次走位、倾听每一段串词,时不时给予鼓励,耐心提建议。当看到老师们的身影,觉得为筹备晚会熬过的一个个日夜、反复打磨内容的较真,都因这份沉甸甸的陪伴有了意义。”演员们灵动的身姿背后是数月来披星戴月的排练。道具组工作人员在后台紧张地清点着所有的布景道具。灯光师精准地捕捉每个情绪转折点。现场志愿者们的身影在晚会的每一个角落移动维持着人潮中的秩序及时地提供帮助,是他们将晚会的这份温暖传递进了每一个人心中。谈及此次晚会的感受,青协人文分会志愿者、2024级管本1班黄芳貌说:“期间最具挑战的是晚会场地临时变更,我们迅速调整志愿者招募计划,紧急研讨方案,高效化解难题。当全员谢幕时,观众的热烈欢呼,是对团队努力的最好肯定。”

志愿者黄芳貌同学分享晚会幕后工作
对于此次晚会,院长助理、学生科副科长韦艳春老师评价:“这是一场充满‘热情’、‘创意’与‘温暖’的盛会,精准融合了院庆的厚重感与毕业的青春活力,特别有意义。”她寄语毕业生:“毕业并非终点,而是新篇序章。望毕业班同学永葆初心、勇于尝试、志存高远、心怀感恩,带着求学锻造的锋芒,去书写更丰富的人生!”
团学会负责人罗发志同学形容这场晚会无异于一场“大考”——在考试月与工作的双重“夹击”下,他甚至在两天三考的间隙协调全局。“好在团队给力,大家各展所长”,他坦言这段经历是能力的“试炼场”,他学会了科学拆解任务和高效管理时间,也让他的组织协调和抗压能力大幅提升。

团学会负责人罗发志分享幕后工作
当最后的光影渐暗,掌声如潮水般涌起,现场被一种温暖而强烈的氛围所包围,空气中交织着汗水挥就后的释然与收获的喜悦,耳畔那久久不散的欢声笑语与悠扬旋律,为这个充满挑战与成长的夜晚,定格下最温暖动人的篇章。
(文/王邱缘 图/记者团 编/吴雨儿 审/何嘉怡 核/李常应 发布/陆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