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三次采访宋安华了。当我从其他人手中接过这个有难度的采访任务时,采访过他的人说,不同于其他的考研人拥有优秀、丰富的过往经历,他什么都没有,成绩甚至还曾是倒数。一个什么痕迹都没有留下的人,一个在世俗成功学标准下的“倒数者”,却又突然爆发夺得考研这条道路上的胜利,这让我们想到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一株长在偏僻山谷的野百合,在山顶上开出生命里的花。
宋安华,来自2018级预防2班,在2023年考入广西医科大学攻读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也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此时的宋安华还在家里享受可能是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暑假,用他自己的话说:想用这个暑假拼命玩一回。无数次回到已经荒废的老家,进入充满生命魅力、拥有深厚感情的大山,再走近熟悉的山涧,享受清脆的流水和悦耳的鸟鸣,走进年少时的秘密基地,与树下的蘑菇打一声招呼,随便一坐个小半天,听风说起以前的回忆,宋安华的一切好像都是那么的恬静美好,正如他名字中的安华一样:安静绽放的偏隅之花。

宋安华(右)
五年来,宋安华的成绩都较为平庸,备考又恰巧碰上了疫情防控开放,加之还要实习,任务不可谓不重。但是宋安华举重若轻地解决掉了这些问题,当我们对他的非常自律的时间规划发出赞叹的时候,他觉得很惊讶——他认为这些自然寻常得就像呼吸一样,不值得惊讶。
他的朋友圈很少更新自己的生活,大多数都是一些思想学习内容,而那极少数的部分,又可以经常见到他妹妹的身影。那些照片都是在山中所拍,阳光透过几十米高的树,土地的面目影影绰绰。再有寥寥几条朋友圈是毕业的那几天他与朋友的合照,都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我们跟他说:“之前看你的信息的时候还以为你是一个挺内向的人,没想到其实还挺外向的。”对此他一笑而过。
在宋安华的观念里,内心的宁静是在极夜的环境中行船者会有的煤油灯,漫长的夜晚,如果没有灯,人迟早会崩溃。好吧,其实灯就是光——时代浮躁,而他自在宁静之中。点开他的朋友圈,映入眼帘的个性签名上赫然写着:有理、有据、有节。这句话出自《礼记》,表现了注重平衡和谨慎的准则,典型的中庸思想。我们很好奇,考研的时候总会遇到困难,这个中庸者是怎么面对的呢?他回:当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有时间发愁与烦恼还不如多想办法尽早解决掉。
无论跟他交流什么问题都不能令他大谈特谈,总觉得他面对什么事都平静无比。但我们从他轻描淡写的备考经历里明白,他并不是突然就变得优秀,更不像某些观点想的那样只靠幸运。内心的丰富是长期主义者必须做好的事,他做到了,又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六百个日日夜夜走到今天。
我很好奇,他如此淡泊,到底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兴趣爱好呢?于是又问他:“之前采访的时候说你空闲时间都在玩游戏?”他回答:“那当然没有,只是刚刚进大学的时候会打,但其实相比打游戏我更喜欢去钓鱼。”我们很疑惑:“钓鱼?”他说:“是的,钓鱼的时候感觉是我最轻松的时候,这能让我感觉到内心里的宁静和自由,可惜在学校的时候赶上封校,只能在学校弘道池看看乌龟了。”这个回答让我们有种意料之中的感觉,那就是“清风归于山水,宁静恒能致远。”
在采访的最后,我们问他在准备入学的这段时间家里对他有没有什么奖励。我们的本意是顺其自然地说出祝福语,结果他打趣道:“家里面奖励我天天在家做饭。”过了几秒之后,他解释说:“我习惯了早上七点起床,父母又早早上班,所以现在家里基本就是我在家做家务。”持之以恒的做事风格早已融入了他的骨子里。也对,山涧的清风总是日复一日地攀爬着山路,所以无论如何,山顶的花总有一天会绽开。
(文/陈方云 图/宋安华 编/韦昌翰 审、核/李常应 发布/李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