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文化交织的校园里,民族团结如同一首和谐的乐章,奏响着青春与共的旋律。2024年度,我院共有8名学生获得校级“民族团结之花”称号,他们来自不同民族,却有着共同守护民族团结的热忱,并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为民族团结事业添砖加瓦。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同学,倾听他们在民族团结方面的独特经历与深刻见解。
传递温暖,共促团结——2023级健管1班何秀娟
身为瑶族这一少数民族,何秀娟同学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她说:“在学校举办的许多民族团结活动中,我看到了不同民族的同学共同表演节目,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那种和谐共融的氛围让我深感民族团结的力量,也让我认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促进同学团结的道路上有诸多挑战,比如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导致同学间的隔阂,但她积极应对,组织各类交流活动,每逢不同民族的重大节日,便牵头共庆,为同学们创造深入了解彼此文化与语言的契机,凭借自身的努力成功化解矛盾,成为同学们之间沟通的桥梁。

2023级健管1班何秀娟
谈到新时代青年在民族团结方面可以有哪些作为时,何秀娟认为,新时代青年可以成为民族团结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创新者。她说:“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传播正能量;可以通过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等,亲身践行民族团结的理念;还可以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创新民族团结的方式和途径,为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传承文化,携手共进——2022级管本3班韦艳姿
“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团结共进。”这是韦艳姿同学一直秉持的信念。作为壮族同学,她对壮锦文化深感自豪。她向我们介绍:“壮锦通常以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图案生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它展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级管本3班韦艳姿
当被问及如何促进不同民族同学间的交流时,韦艳姿分享了许多妙招,如组织多元文化分享会、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班会以及举办联欢活动等,这些活动增强了同学们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也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作为“民族团结之花”,她将这份荣誉视为一种责任。这份荣誉激励着她在未来继续为增进各民族同学间的友谊、推动和谐共处而不懈努力。
肩负使命,青春担当——2023级大数据班车松镯
汉族同学车松镯将“共同体意识、团结奋斗、和谐共生”视为民族团结精神的核心。她认为,共同体意识是构建民族团结的基石,团结奋斗是实现民族团结精神的重要途径,和谐共生是民族团结精神的最终目标。当被问及获奖的感受时,车松镯坦言:“我第一时间就和母亲分享了这份喜悦。因为我的母亲和我就像朋友,她善于鼓励我,我可以从她那里得到最大的支持和认可。”

2023级大数据班车松镯
车松镯对Z世代青年在民族团结事业中的担当有着清晰的认知。她认为,Z世代应着力深化民族共同体意识,借助跨地域研学活动拓宽视野,增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互鉴。例如,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亲身体验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或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传播民族团结故事。最后,她坚定地表示,当面对分裂言论时,新时代青年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抵制,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统一。
这些同学的故事,仅仅是校园中民族团结画卷的一角。他们用自己的思考与行动,诠释着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在校园里播撒下一颗颗民族团结的种子,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得愈发绚烂,为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文/何嘉怡 图/何秀娟 韦艳姿 车松镯 编/陆玉娟 审/汪思彤 发布/杨佳圆)